2025年10月13日,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3.61萬億元,同比增長4%,增速比前8個月加快0.5個百分點。其中,出口19.95萬億元,同比增長7.1%;進口13.66萬億元,同比下降0.2%。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、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,中國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和結構優化趨勢。
在這一大環境下,進出口代理行業作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橋梁,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。

一、進出口代理的角色與價值
進出口代理,是指具備外貿經營權的企業,接受無進出口權或缺乏外貿操作能力的國內生產企業委托,代理其完成出口或進口全流程服務,包括報關、報檢、物流、結匯、退稅、信用證操作等。
在全球貿易日益復雜、規則不斷演變的當下,代理服務不僅是“代辦”,更是合規保障、風險控制、市場拓展的綜合解決方案。尤其對于中小企業而言,代理模式有效降低了“走出去”的門檻。
二、前三季度外貿數據背后的代理行業機會
1. 出口結構升級,帶動高附加值產品代理需求
前三季度,我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增長54.9%,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增長23.9%,電子信息、高端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持續走強。這類產品往往涉及復雜的技術認證、目的國合規要求,專業代理機構在技術文件準備、目的港清關、認證合規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。

2. 民營企業成為外貿主力,代理服務需求旺盛
民營企業前三季度進出口19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7.8%,占全國外貿比重持續上升。其中大量企業尚未建立完整的外貿團隊,依賴代理完成首單、試水新市場。代理服務正從“單點操作”向全流程外貿孵化轉型,成為民營企業“出海第一站”。
3. 新興市場拓展,代理網絡成關鍵支點
前三季度,我國對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國家進出口增長6.2%,對東盟、非洲、中亞等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9.6%、19.5%和16.7%。這些市場政策差異大、規則多變,代理機構的本地化服務能力(如東南亞陸運通關、非洲本地倉儲、中亞邊貿操作)成為企業布局的關鍵支撐。
在33.61萬億元的外貿大盤中,進出口代理行業或許只是“幕后角色”,但正是這些專業的服務力量,支撐著無數企業跨越語言、規則、文化的鴻溝,把“中國制造”送達全球每一個角落。
未來,隨著外貿結構升級、合規要求趨嚴、新興市場拓展,進出口代理將不再是簡單的“中間人”,而是全球供應鏈的整合者、合規風險的守門人、品牌出海的引路人。
在這個“穩外貿”關鍵年,代理行業,值得被看見,更值得被重新定義。
